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试题
新疆开放大学-刑法学
实行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方法,不影响犯罪的成立与否,而只会表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错 )
刑法中的危害行为是必须表现行为人的意志或者意识的行为,没有意志或意识的行为不是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 对)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对 )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下列(C ),应当负刑事责任。
A、杀人罪、伤害罪、抢劫罪、强奸罪
B、贩卖毒品罪、制造毒品罪、放火罪、投毒罪
C、故意杀人罪、爆炸罪、贩卖毒品罪
D、故意伤害罪、绑架罪、抢劫罪、强奸罪
2.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刑事责任,( D)。
A、但可以从轻、减轻处罚
B、但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并应当从轻、减轻处罚
D、视同正常人犯罪,并无特别的刑事责任规定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C )。
A、辨认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的能力
B、控制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的能力
C、辨认和控制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的能力
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是指(C )。
A、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
B、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
C、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D、不满14周岁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D )。
A、可以从轻处罚
B、应当从轻、减轻处罚
C、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不满( A )周岁。
A、14
B、16
C、18
D、20
完全无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是指辨认和控制能力减弱的精神病人和间歇性精神病人。(错 )
根据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形成方式,身份可以分为定罪身份和量刑身份。(错 )
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尚未完全丧失辩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
完全负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有精神正常时期的“间歇性精神病人”。(对 )
并非有生命的人类个体即每个自然人都能够成为犯罪主体,而只有那些达到一定年龄、精神正常因而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才能够成为犯罪的主体。(对 )
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限制责任能力人中不包括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错 )
刑法中的危害行为是必须表现行为人的意志或者意识的行为,没有意志或意识的行为不是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 对)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对 )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下列(C ),应当负刑事责任。
A、杀人罪、伤害罪、抢劫罪、强奸罪
B、贩卖毒品罪、制造毒品罪、放火罪、投毒罪
C、故意杀人罪、爆炸罪、贩卖毒品罪
D、故意伤害罪、绑架罪、抢劫罪、强奸罪
2.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刑事责任,( D)。
A、但可以从轻、减轻处罚
B、但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并应当从轻、减轻处罚
D、视同正常人犯罪,并无特别的刑事责任规定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C )。
A、辨认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的能力
B、控制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的能力
C、辨认和控制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的能力
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是指(C )。
A、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
B、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
C、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D、不满14周岁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D )。
A、可以从轻处罚
B、应当从轻、减轻处罚
C、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不满( A )周岁。
A、14
B、16
C、18
D、20
完全无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是指辨认和控制能力减弱的精神病人和间歇性精神病人。(错 )
根据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形成方式,身份可以分为定罪身份和量刑身份。(错 )
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尚未完全丧失辩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
完全负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有精神正常时期的“间歇性精神病人”。(对 )
并非有生命的人类个体即每个自然人都能够成为犯罪主体,而只有那些达到一定年龄、精神正常因而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才能够成为犯罪的主体。(对 )
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限制责任能力人中不包括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