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试题
河南理工大学化学反应工程
间歇操作的完全混合反应器辅助时间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反应时间
B.加料时间
C.物料冷却时间
D.清洗釜所用时间
下列反应没有涉及到连串反应的是_______。 A.酯化反应 B.烃类氧化 C.石油裂解 D.聚合反应
对于反应级数n>0的不可逆等温反应,为降低反应器容积,应选用_______。 A.全混流反应器 B.循环操作的活塞流反应器 C.活塞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活塞流反应器
反应3A → P,已知k = 0.15mol/l.s,则反应级数n=_______。 A.0 B.1 C.2 D.3
反应A + B → C,已知k = 0.15s-1(注:-1为指数),则反应级数n=_______。 A.1 B.0 C.2 D.3
气相反应A + B → 3P + S进料时无惰性气体,A与B以1∶1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δA=_______。 A.-2 B.-1 C.1 D.2
气相反应2A + B → 3P + S进料时无惰性气体,A与B以3∶2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δB=_______。 A.–1 B.1/3 C.2/3 D.1
气相反应2A + B → 3P + S进料时无惰性气体,A与B以2∶1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δA=_______。 A.–1 B.–1/2 C.1 D.1/2
气相反应4A + B → 3R + S进料时无惰性气体,A与B以3∶1的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δA=_______。 A.1/4 B.2/3 C.–2/3 D.–1/4
下列属于非均相反应的是_______。 A.乙酸和乙醇的酯化 B.烃类气相裂解 C.氢气燃烧 D.加氢脱硫
下列属于均相反应的是_______。 A.CuO的还原 B.电石水解 C.加氢脱硫 D.乙酸乙酯水解
下列属于均相反应的是_______。 A.煤炭燃烧 B.加氢裂解 C.离子交换 D.氢气燃烧
“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下列不属于三传的是_______。 A.质量传递 B.热量传递 C.动量传递 D.能量传递
下列哪种物质属于绝缘体催化剂_______。 A.金属 B.酸性催化剂 C.金属氧化物 D.金属盐类
对于一个气固相催化反应,减小外扩散和内扩散影响的措施正确的是_______。 A.降低反应器内气体的流速,减小催化剂颗粒的直径; B.提高反应器内气体的流速,减小催化剂颗粒的直径; C. 降低反应器内气体的流速,增大催化剂颗粒的直径; D. 增加催化剂颗粒的直径,提高反应器内气体的流速。
下列反应没有涉及到连串反应的是_______。 A.酯化反应 B.烃类氧化 C.石油裂解 D.聚合反应
对于反应级数n>0的不可逆等温反应,为降低反应器容积,应选用_______。 A.全混流反应器 B.循环操作的活塞流反应器 C.活塞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活塞流反应器
反应3A → P,已知k = 0.15mol/l.s,则反应级数n=_______。 A.0 B.1 C.2 D.3
反应A + B → C,已知k = 0.15s-1(注:-1为指数),则反应级数n=_______。 A.1 B.0 C.2 D.3
气相反应A + B → 3P + S进料时无惰性气体,A与B以1∶1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δA=_______。 A.-2 B.-1 C.1 D.2
气相反应2A + B → 3P + S进料时无惰性气体,A与B以3∶2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δB=_______。 A.–1 B.1/3 C.2/3 D.1
气相反应2A + B → 3P + S进料时无惰性气体,A与B以2∶1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δA=_______。 A.–1 B.–1/2 C.1 D.1/2
气相反应4A + B → 3R + S进料时无惰性气体,A与B以3∶1的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δA=_______。 A.1/4 B.2/3 C.–2/3 D.–1/4
下列属于非均相反应的是_______。 A.乙酸和乙醇的酯化 B.烃类气相裂解 C.氢气燃烧 D.加氢脱硫
下列属于均相反应的是_______。 A.CuO的还原 B.电石水解 C.加氢脱硫 D.乙酸乙酯水解
下列属于均相反应的是_______。 A.煤炭燃烧 B.加氢裂解 C.离子交换 D.氢气燃烧
“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下列不属于三传的是_______。 A.质量传递 B.热量传递 C.动量传递 D.能量传递
下列哪种物质属于绝缘体催化剂_______。 A.金属 B.酸性催化剂 C.金属氧化物 D.金属盐类
对于一个气固相催化反应,减小外扩散和内扩散影响的措施正确的是_______。 A.降低反应器内气体的流速,减小催化剂颗粒的直径; B.提高反应器内气体的流速,减小催化剂颗粒的直径; C. 降低反应器内气体的流速,增大催化剂颗粒的直径; D. 增加催化剂颗粒的直径,提高反应器内气体的流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