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试题
江苏红色文化252
面对国家危难和人民困苦,周恩来投身五四爱国运动,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远赴欧洲勤工俭学,随后通过反复比较,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

A、正确

B、错误

周恩来精神来自于大浪淘沙的历史选择。

A、正确

B、错误

周恩来精神根植于血浓于水的群众感情。

A、正确

B、错误

江苏红色文化的开放性也体现在它积极地将自身的发展成果推向国际的舞台。

A、正确

B、错误

1948年11月8日夜,华野9纵27师79团在追击黄百韬兵团时来到堰头镇(今新沂市草桥镇),一条十几米宽的河流挡住去路。1排3班的战士们在副排长范学福、班长马选云带领下,不顾个人安危,跳进刺骨的冰河,用木板架起人桥。这座“通向胜利的桥”被命名为()。

A、胜利桥

B、十人桥

C、十米桥

D、英雄桥

周恩来对党忠诚的力量之源是()。

A、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执着追求

B、对家国衰败的历史记忆

C、对封建家庭的生命感受

D、对国家前途的深刻思考

在席卷全国的抗日风暴中,()深切感到国难当头,只做个医生是不够的,只有通过革命来改造整个旧社会。他对弟弟说,“做个医生,只能救命;若要救民,必须救国。”为了革命,他毅然放弃收入丰厚的工作,弃医从戎,尽其积蓄,拆屋变卖,组织了一支抗日自卫队,在常熟从事抗日武装斗争。

A、朱杏南

B、任天石

C、冷少农

D、郭纲琳

雨花英烈(),留下“此身早许国,被卖作楚囚。壮士非无泪,不为断头流!一颗为民心,万古终不泯。身心献党国,一死何足愁!”的诗句,是流传至今的雨花台烈士著名诗作。

A、朱克靖

B、石璞

C、史砚芬

D、邓中夏

1948年10月11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及淮海战役后的作战计划》,明确要求华野“同刘邓协力作战,将敌打至江边各点固守。”协同作战的优势频频出现在淮海战役的各个作战层面,比如战役层面,中原野战军(),保障全歼黄百韬兵团。

A、与华东野战军合兵一处

B、全力阻击邱清泉兵团

C、牵制黄维兵团东进

D、团团围住黄百韬兵团

特等支前功臣、共产党员()用过的一根小竹竿,刻满了鲁苏皖三省88个主要城镇和村庄的名字,记录下5000多里的人民支前路线图。

A、唐和恩

B、张树才

C、焦裕禄

D、申维清

淮海战役共经历()个阶段。

A、一

B、三

C、二

D、四

拒绝了家人的重金营救,坚决不在悔过书上签字的()在漫长的牢狱生涯中,始终保持着高尚的道德情操。两枚被磨成心形的铜板,镌刻上“健美”“永是勇士”的字样,表达了决不投降、永当勇士的坚定意志。

A、郭纲琳

B、冷少农

C、朱杏南

D、任天石

1921年,周恩来在()参与创建旅欧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A、巴黎

B、罗马

C、伦敦

D、柏林

曾说:“你我失去一人之生命,或许可以将新中国的诞生提前一个小时;万千同仁牺牲生命,则理想之国近在咫尺。”

A、袁咨桐

B、恽代英

C、邓中夏

D、许包野

习近平总书记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A、精神支柱

B、激流勇进的动力

C、安身立命的根本

D、政治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