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试题
国开中国文化概观
的使用是旧石器时代先民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创造。
单选题 (2 分) 2分
A.
工具
B.
麻
C.
火
D.
陶器
中国古代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游牧经济特别是小农经济的基础上的。
判断题 (2 分) 2分
A.
正确
B.
错误
中国的海洋贸易,不是向外扩展的外向型经济,而是一种( )的经济,它是作为农耕经济的一种补充形式而存在的。
单选题 (2 分) 2分
A.
外向型
B.
分支型
C.
主要型
D.
内敛型
在文化产生的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是(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工具
B.
陶瓷
C.
衣服
D.
麻
五千年来,中国气候的总趋势是由温暖转向凉爽。
判断题 (2 分) 2分
A.
正确
B.
错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诗歌305篇。
判断题 (2 分) 2分
A.
正确
B.
错误
人格的理性规定与理欲之辩上的理性优先先联系,使儒家形成了一种理性主义的价值传统。
判断题 (2 分) 2分
A.
正确
B.
错误
是春秋战国时期丰富的教育经验与教育理论的总结,成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古典教育学专著,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础。
多选题 (2 分) 2分
A.
《学记》
B.
《诗经》
C.
《大学》
D.
《楚辞》
汉字的使用与发展都带有社会性,每一个汉字字符的创造与改变,一般都经过三个阶段:( )。
多选题 (2 分) 2分
A.
个人使用
B.
社会通行
C.
权威规范
D.
集体使用
世界上的语言文字分为两大类型:表意文字和表形文字。
判断题 (2 分) 2分
A.
正确
B.
错误
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主要有:( )等等。
多选题 (2 分) 2分
A.
因材施教
B.
温故知新
C.
循序渐进
D.
教学相长
秦汉以后,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文化类型,这就是( )。
多选题 (2 分) 2分
A.
北方草原游牧文化
B.
南方山地游耕文化
C.
中原定居农业文化
D.
渔民文化
依照儒家的看法,自然是一种前文明的状态,人应该通过自然的( ),已达到文明的境界。
单选题 (2 分) 2分
A.
人文化
B.
文明
C.
人权
D.
和谐
儒家所谓的( ),主要是德性上的自我完成,即意味着自觉地以仁义等规范来塑造自我。
多选题 (2 分) 2分
A.
为己
B.
成己
C.
人权
D.
自然
《大学》提出“( )”的思想,指的是达到内圣之境,而后外王。
多选题 (2 分) 2分
A.
修身
B.
齐家
C.
治国
D.
平天下
单选题 (2 分) 2分
A.
工具
B.
麻
C.
火
D.
陶器
中国古代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游牧经济特别是小农经济的基础上的。
判断题 (2 分) 2分
A.
正确
B.
错误
中国的海洋贸易,不是向外扩展的外向型经济,而是一种( )的经济,它是作为农耕经济的一种补充形式而存在的。
单选题 (2 分) 2分
A.
外向型
B.
分支型
C.
主要型
D.
内敛型
在文化产生的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是(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工具
B.
陶瓷
C.
衣服
D.
麻
五千年来,中国气候的总趋势是由温暖转向凉爽。
判断题 (2 分) 2分
A.
正确
B.
错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诗歌305篇。
判断题 (2 分) 2分
A.
正确
B.
错误
人格的理性规定与理欲之辩上的理性优先先联系,使儒家形成了一种理性主义的价值传统。
判断题 (2 分) 2分
A.
正确
B.
错误
是春秋战国时期丰富的教育经验与教育理论的总结,成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古典教育学专著,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础。
多选题 (2 分) 2分
A.
《学记》
B.
《诗经》
C.
《大学》
D.
《楚辞》
汉字的使用与发展都带有社会性,每一个汉字字符的创造与改变,一般都经过三个阶段:( )。
多选题 (2 分) 2分
A.
个人使用
B.
社会通行
C.
权威规范
D.
集体使用
世界上的语言文字分为两大类型:表意文字和表形文字。
判断题 (2 分) 2分
A.
正确
B.
错误
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主要有:( )等等。
多选题 (2 分) 2分
A.
因材施教
B.
温故知新
C.
循序渐进
D.
教学相长
秦汉以后,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文化类型,这就是( )。
多选题 (2 分) 2分
A.
北方草原游牧文化
B.
南方山地游耕文化
C.
中原定居农业文化
D.
渔民文化
依照儒家的看法,自然是一种前文明的状态,人应该通过自然的( ),已达到文明的境界。
单选题 (2 分) 2分
A.
人文化
B.
文明
C.
人权
D.
和谐
儒家所谓的( ),主要是德性上的自我完成,即意味着自觉地以仁义等规范来塑造自我。
多选题 (2 分) 2分
A.
为己
B.
成己
C.
人权
D.
自然
《大学》提出“( )”的思想,指的是达到内圣之境,而后外王。
多选题 (2 分) 2分
A.
修身
B.
齐家
C.
治国
D.
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