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试题
许昌学院-现代教育技术
在发达国家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中,20世纪初到30年代对应()
A.视听传播阶段
B.教育技术阶段
C.视觉教育阶段
D.视听教育阶段
1993年我国正式确定将()更名为“教育技术” A.电化教育 B.教学技术 C.计算机辅助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在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中,被作为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A.系统理论 B.传播学理论 C.直观教学论 D.经验之塔理论
我国教育技术起步于20世纪 A.30年代 B.70年代 C.40年代 D.20年代
在发达国家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中,视听传播阶段对应的时间段是() A.20世纪初-3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至今 C.20世纪30-50年代 D.20世纪50-60年代
程序教学理论是由()提出的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布鲁纳 D.维特罗克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的教学方法包括() A.随机通达教学 B.启发式教 C.抛锚式教学 D.支架式教学
与1994定义相比,ACET.2005教育技术的定义发生的变化包括() A.研究目标界定为“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 B.研究范畴更改为“创建、使用和管理” C.研究对象更改为“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 D.领域名称由“教学技术”改为“教育技术”
一般来说,信息素养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 A.技术 B.知识 C.人文 D.意识
斯皮罗认为适合高级学习的教学方法是() A.自上而下的教学 B.随机通达教学 C.支架式教学 D.抛锚式教学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 A.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B.信息加工的过程 C.认知与发现的过程 D.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人耳判断声音的方位主要是依靠() A.鸡尾洒会效应 B.双耳效应 C.哈斯效应 D.掩蔽效应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加工信息的主要场所是() A.感受器 B.长时记忆区 C.短时记忆区 D.感觉登记器
利用计算机实现对学习者进行个别指导的教学模式是基于()理论 A.信息加工 B.试误说 C.程序教学 D.认知-发现说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的角色应该是() A.学生的保姆 B.知识的传播者 C.教学的引导者 D.教学的控制者
1993年我国正式确定将()更名为“教育技术” A.电化教育 B.教学技术 C.计算机辅助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在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中,被作为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A.系统理论 B.传播学理论 C.直观教学论 D.经验之塔理论
我国教育技术起步于20世纪 A.30年代 B.70年代 C.40年代 D.20年代
在发达国家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中,视听传播阶段对应的时间段是() A.20世纪初-3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至今 C.20世纪30-50年代 D.20世纪50-60年代
程序教学理论是由()提出的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布鲁纳 D.维特罗克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的教学方法包括() A.随机通达教学 B.启发式教 C.抛锚式教学 D.支架式教学
与1994定义相比,ACET.2005教育技术的定义发生的变化包括() A.研究目标界定为“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 B.研究范畴更改为“创建、使用和管理” C.研究对象更改为“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 D.领域名称由“教学技术”改为“教育技术”
一般来说,信息素养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 A.技术 B.知识 C.人文 D.意识
斯皮罗认为适合高级学习的教学方法是() A.自上而下的教学 B.随机通达教学 C.支架式教学 D.抛锚式教学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 A.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B.信息加工的过程 C.认知与发现的过程 D.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人耳判断声音的方位主要是依靠() A.鸡尾洒会效应 B.双耳效应 C.哈斯效应 D.掩蔽效应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加工信息的主要场所是() A.感受器 B.长时记忆区 C.短时记忆区 D.感觉登记器
利用计算机实现对学习者进行个别指导的教学模式是基于()理论 A.信息加工 B.试误说 C.程序教学 D.认知-发现说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的角色应该是() A.学生的保姆 B.知识的传播者 C.教学的引导者 D.教学的控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