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试题
国开实用法律基础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
判断题 (3 分) 3分

A. 对
B. 错

已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中止。
判断题 (3 分) 3分

A. 对
B. 错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自然人等。
判断题 (3 分) 3分

A. 对
B. 错

犯罪和刑罚是刑法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
判断题 (3 分) 3分

A. 对
B. 错

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
判断题 (3 分) 3分

A. 对
B. 错

刑法的溯及力,即刑法颁布后,对其生效前发生的、未经审判或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我国《刑法》对溯及力采取“从新兼从轻”的原则。
判断题 (3 分) 3分

A. 对
B. 错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一年执行。
判断题 (3 分) 3分

A. 对
B. 错

关于行政主体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3 分) 3分

A.

行政主体既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个人
B.

任何行政主体都可以代表国家行使职权
C.

行政主体是依法拥有行政职权的组织
D.

行政主体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诉讼

甲深夜持刀抢劫了一妇女的钱包,钱包里有3000元钱和一张身份证。甲从身份证得知被抢的人是自己的同事。第二天,甲将钱包归还给了被害人。甲的行为是
单选题 (3 分) 3分

A.

犯罪未遂
B.

犯罪既遂
C.

犯罪中止
D.

犯罪预备

以行政相对人是否特定作为标准,可将行政行为分为
单选题 (3 分) 3分

A.

行政执法行为和行政司法行为
B.

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C.

行政立法行为和行政执法行为
D.

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中学生A于2001年4月5日出生,2018年3月28日重伤一名同学,2019年1月2日被捕。A的行为
单选题 (3 分) 3分

A.

应负刑事责任
B.

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C.

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D.

不负刑事责任

根据《行政处罚法》,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处罚的是
单选题 (3 分) 3分

A.

警告
B.

罚款
C.

免职
D.

行政拘留

甲在醉酒后将乙打成重伤,因此
单选题 (3 分) 3分

A.

可以从轻对甲进行处罚
B.

可以减轻对甲的处罚
C.

甲应当负刑事责任
D.

甲可以被免除处罚

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除()以外的工作人员。
单选题 (3 分) 3分

A.

工勤人员 国家公务
B.

公共事务 工勤人员
C.

国家公务 工勤人员
D.

公共事务 后勤人员

犯罪客体是指
单选题 (3 分) 3分

A.

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对象
B.

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
C.

实施犯罪的行为和手段
D.

法律所规定的犯罪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