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试题
21级第5学期中医儿科学期末考试
寒性哮喘,若外寒不甚,表证不著者,可用:(2 分)
A.小青龙汤
B.二陈汤
C.大青龙汤
D.射干麻黄汤
E.越婢汤
患儿,5岁。证见发热烦躁,咳嗽喘促,气急鼻煽,呼吸困难,喉间痰鸣,面赤口渴,大便干燥,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脉滑数。其证候是(2 分)
A.风寒闭肺
B.痰热闭肺
C.风热闭肺
D.毒热闭肺
E.阴虚肺热
治疗鹅口疮心脾积热证,应首选(2 分)
A.凉膈散
B.泻黄散
C.清热泻脾散
D.泻心导赤散
E.知柏地黄丸
下列哪项不是风水相搏型水肿的症状:(2 分)
A.水肿先从眼睑开始
B.全身浮肿,颜面为甚
C.尿少或尿血
D.皮肤光亮,按之凹陷即起
E.皮肤有疮毒
小儿时期下列哪两经疾病常见:(2 分)
A.肺脾
B.肝肾
C.肺肝
D.脾肾
E.肺肾
小儿断奶的适当年龄是(2 分)
A.10-12个月
B.8-10个月
C.12-14个月
D.6-8个月
E.14-16个月
相传第一部儿科著作是(2 分)
A.《小儿药证直诀》
B.《颅囟经》
C.《幼幼新书》
D.《活幼心法》
E.《活幼心书》
患儿,9岁。发热半日,证见发热,恶风,少汗,头痛,鼻塞流涕,咽红肿痛,微咳,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疗首选方(2 分)
A.桑菊饮
B.麻黄汤
C.银翘散
D.新加香薷饮
E.普济消毒饮
下列除哪项外,均属病理性胎黄(2 分)
A.生后24小时内出现
B.黄疸10~14天左右消退
C.黄疽退而复现
D.黄疸持续加深
E.黄疽3周后仍不消退
治疗湿热薰蒸证胎黄首选方剂是(2 分)
A.茵陈蒿汤
B.栀子柏皮汤
C.茵陈五苓散
D.犀角散
E.甘露消毒丹
腹泻便稀多沫,色淡臭气轻,肠鸣腹痛,并伴发热、鼻塞、流清涕、咳嗽轻、口不渴,舌苔白润,脉浮。辨证选择最宜用方:(2 分)
A.葛根芩连汤
B.七味白术散
C.胃苓汤
D.杏苏散
E.藿香正气散
生理性胎黄出现的时间多为:(2 分)
A.出生当日
B.生后2~3日
C.生后4~5日
D.生后5~6日
E.生后7~8日
下面哪项不是肺炎喘嗽的主要症状:(2 分)
A.发热
B.咳嗽
C.气急
D.腹胀
E.鼻煽
患儿,2岁。昨晚吃奶油蛋糕2块.夜间阵阵哭闹,呕吐2次,至今晨大便3次,便稀薄,便后哭闹减轻,不思进食,舌苔垢腻。其治法是(2 分)
A.消食化滞
B.清肠化湿
C.祛风散寒
D.健脾益气
E.温补脾肾
急惊风的病变部位主要在(2 分)
A.心肝
B.心肝肾
C.心肾
D.肺肝肾
E.脾肝肾
A.小青龙汤
B.二陈汤
C.大青龙汤
D.射干麻黄汤
E.越婢汤
患儿,5岁。证见发热烦躁,咳嗽喘促,气急鼻煽,呼吸困难,喉间痰鸣,面赤口渴,大便干燥,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脉滑数。其证候是(2 分)
A.风寒闭肺
B.痰热闭肺
C.风热闭肺
D.毒热闭肺
E.阴虚肺热
治疗鹅口疮心脾积热证,应首选(2 分)
A.凉膈散
B.泻黄散
C.清热泻脾散
D.泻心导赤散
E.知柏地黄丸
下列哪项不是风水相搏型水肿的症状:(2 分)
A.水肿先从眼睑开始
B.全身浮肿,颜面为甚
C.尿少或尿血
D.皮肤光亮,按之凹陷即起
E.皮肤有疮毒
小儿时期下列哪两经疾病常见:(2 分)
A.肺脾
B.肝肾
C.肺肝
D.脾肾
E.肺肾
小儿断奶的适当年龄是(2 分)
A.10-12个月
B.8-10个月
C.12-14个月
D.6-8个月
E.14-16个月
相传第一部儿科著作是(2 分)
A.《小儿药证直诀》
B.《颅囟经》
C.《幼幼新书》
D.《活幼心法》
E.《活幼心书》
患儿,9岁。发热半日,证见发热,恶风,少汗,头痛,鼻塞流涕,咽红肿痛,微咳,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疗首选方(2 分)
A.桑菊饮
B.麻黄汤
C.银翘散
D.新加香薷饮
E.普济消毒饮
下列除哪项外,均属病理性胎黄(2 分)
A.生后24小时内出现
B.黄疸10~14天左右消退
C.黄疽退而复现
D.黄疸持续加深
E.黄疽3周后仍不消退
治疗湿热薰蒸证胎黄首选方剂是(2 分)
A.茵陈蒿汤
B.栀子柏皮汤
C.茵陈五苓散
D.犀角散
E.甘露消毒丹
腹泻便稀多沫,色淡臭气轻,肠鸣腹痛,并伴发热、鼻塞、流清涕、咳嗽轻、口不渴,舌苔白润,脉浮。辨证选择最宜用方:(2 分)
A.葛根芩连汤
B.七味白术散
C.胃苓汤
D.杏苏散
E.藿香正气散
生理性胎黄出现的时间多为:(2 分)
A.出生当日
B.生后2~3日
C.生后4~5日
D.生后5~6日
E.生后7~8日
下面哪项不是肺炎喘嗽的主要症状:(2 分)
A.发热
B.咳嗽
C.气急
D.腹胀
E.鼻煽
患儿,2岁。昨晚吃奶油蛋糕2块.夜间阵阵哭闹,呕吐2次,至今晨大便3次,便稀薄,便后哭闹减轻,不思进食,舌苔垢腻。其治法是(2 分)
A.消食化滞
B.清肠化湿
C.祛风散寒
D.健脾益气
E.温补脾肾
急惊风的病变部位主要在(2 分)
A.心肝
B.心肝肾
C.心肾
D.肺肝肾
E.脾肝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