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试题
乐山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
16、 下列诗人中属于“竟陵八友”的是( ) [ 1 分 ]
A. 江淹
B. 鲍照
C. 谢朓
D. 萧纲
17、 左思诗风的特点是( ) [ 1 分 ] A. 英雄失路,万绪悲凉 B. 平淡自然,韵味醇厚 C. 炳若缛绣,凄若繁弦 D. 笔力雄迈,文典以怨
18、 太康诗人潘岳最著名的诗作是( ) [ 1 分 ] A. 《七哀诗》 B. 《秋胡行》 C. 《悼亡诗》 D. 《扶风歌》
19、 中国诗歌史上首次以“游仙”为诗题的诗人是( ) [ 1 分 ] A. 曹操 B. 阮籍 C. 郭璞 D. 曹植
20、 下列关于《洛阳伽蓝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1 分 ] A. 作者杨衒之 B. 属于历史笔记 C. 记载有佛教故事 D. 属于南朝文人风格
21、 由北齐、北周入隋的作家是( ) [ 1 分 ] A. 卢思道、杨素、薛道衡 B. 杨素、薛道衡、江总 C. 江总、许善心、虞世基 D. 虞世基、王胄、庾自直
22、 “元嘉三大家”中,颜延之所追求的诗美是( ) [ 1 分 ] A. 清水芙蓉之美 B. 典丽华赡之美 C. 热烈明畅之美 D. 平淡自然之美
23、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成就最高的代表作是( ) [ 1 分 ] A. 《世说新语》 B. 《搜神记》 C. 《博物志》 D. 《幽明录》
24、 白居易闲适诗的特色是( ) [ 1 分 ] A. 反映国事民生,发挥美刺作用 B. 表达知足常乐,情致温厚柔和 C. 受外界事物感动,形诸咏叹 D. 写山水风光和友情
25、 “初唐四杰”中长于歌行体的诗人是( ) [ 1 分 ] A. 王勃、杨炯 B. 王勃、卢照邻 C. 杨炯、骆宾王 D. 卢照邻、骆宾王
26、 诗句“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出自( ) [ 1 分 ] A. 王翰的《凉州词二首》 B. 李颀的《古从军行》 C.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 D. 高适的《燕歌行》
27、 著名词人冯延巳属于( ) [ 1 分 ] A. 花间词人 B. 前蜀词人 C. 后蜀词人 D. 南唐词人
28、 王建所作《宫词一百首》采用的诗体是( ) [ 1 分 ] A. 五律 B. 七律 C. 五绝 D. 七绝
29、 下列作品中采用寓言形式的是( ) [ 1 分 ] A. 《宋清传》 B. 《毛颖传》 C. 《柳毅传》 D. 《南柯太守传》
30、 韩愈散文中数量最多的是( ) [ 1 分 ] A. 序文 B. 书信 C. 碑志 D. 杂著
17、 左思诗风的特点是( ) [ 1 分 ] A. 英雄失路,万绪悲凉 B. 平淡自然,韵味醇厚 C. 炳若缛绣,凄若繁弦 D. 笔力雄迈,文典以怨
18、 太康诗人潘岳最著名的诗作是( ) [ 1 分 ] A. 《七哀诗》 B. 《秋胡行》 C. 《悼亡诗》 D. 《扶风歌》
19、 中国诗歌史上首次以“游仙”为诗题的诗人是( ) [ 1 分 ] A. 曹操 B. 阮籍 C. 郭璞 D. 曹植
20、 下列关于《洛阳伽蓝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1 分 ] A. 作者杨衒之 B. 属于历史笔记 C. 记载有佛教故事 D. 属于南朝文人风格
21、 由北齐、北周入隋的作家是( ) [ 1 分 ] A. 卢思道、杨素、薛道衡 B. 杨素、薛道衡、江总 C. 江总、许善心、虞世基 D. 虞世基、王胄、庾自直
22、 “元嘉三大家”中,颜延之所追求的诗美是( ) [ 1 分 ] A. 清水芙蓉之美 B. 典丽华赡之美 C. 热烈明畅之美 D. 平淡自然之美
23、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成就最高的代表作是( ) [ 1 分 ] A. 《世说新语》 B. 《搜神记》 C. 《博物志》 D. 《幽明录》
24、 白居易闲适诗的特色是( ) [ 1 分 ] A. 反映国事民生,发挥美刺作用 B. 表达知足常乐,情致温厚柔和 C. 受外界事物感动,形诸咏叹 D. 写山水风光和友情
25、 “初唐四杰”中长于歌行体的诗人是( ) [ 1 分 ] A. 王勃、杨炯 B. 王勃、卢照邻 C. 杨炯、骆宾王 D. 卢照邻、骆宾王
26、 诗句“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出自( ) [ 1 分 ] A. 王翰的《凉州词二首》 B. 李颀的《古从军行》 C.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 D. 高适的《燕歌行》
27、 著名词人冯延巳属于( ) [ 1 分 ] A. 花间词人 B. 前蜀词人 C. 后蜀词人 D. 南唐词人
28、 王建所作《宫词一百首》采用的诗体是( ) [ 1 分 ] A. 五律 B. 七律 C. 五绝 D. 七绝
29、 下列作品中采用寓言形式的是( ) [ 1 分 ] A. 《宋清传》 B. 《毛颖传》 C. 《柳毅传》 D. 《南柯太守传》
30、 韩愈散文中数量最多的是( ) [ 1 分 ] A. 序文 B. 书信 C. 碑志 D. 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