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试题
滁州学院教育科研方法

20世纪80年代( )的产生,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又一次革命。

A、
科学主义
B、
人文主义
C、
马克思主义
D、
建构主义



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研究设计的发展阶段、搜集资料阶段、整理分析阶段。

A、正确
B、错误



0
假设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三点:提出新理论或新实验;帮助人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是建立和发展学科理论,正确认识客观规律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A、正确
B、错误



探索性研究是一种不太深入的研究。当研究者对某些研究问题,缺乏前人研究经验、不大清楚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没有掌握相关理论根据、以及不能确信可以建立哪些假设,这种情况下要贸然进行精细的研究,恐怕会出现顾此失彼或以偏概全的问题,同时也浪费研究时间、经费与人力。这种研究类型的方式有文献调查、经验调查、典型情况或个案分析等多种 ( )。

A、正确
B、错误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以按照方法中使用的手段分为四种基本类型:思辨、实证、数学方法、符号表述四类基本方法。( )

A、正确
B、错误



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
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
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
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教育统计主要用于研究内容的分类整理、编制数据的各种图表、定量分析和由样本推论总体等
B、
对研究获得的有效内容进行统计处理,使其成为数据形式和数据表现形式的研究材料,以数量化的方式说明研究结果,称为研究结果的定性描述
C、
定量研究方法不要求对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
D、
统计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方法,以为“统计万能”的思想虽然有些过激,但是基本上是正确的



扎根理论的操作程序是:第一,逐级对资料进行登录,从资料中产生概念;第二,不断对资料和概念进行比较;第三,发展理论性概念,建立起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第四,理论性抽样;第五,( )。

A、
统计分析
B、
建构理论
C、
整理数据
D、
分析结果



制定测验编制的计划需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确定测验的目的,制定编题计划,( )。

A、
确定测验的目标
B、
设计测验蓝图
C、
回收问卷
D、
分析数据



所谓扎根理论,是指从( )的基础上建立理论。

A、
思考
B、
经验
C、
材料
D、
数据



2
下列关于区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区分度指标等于0.2时,题目评价为优良
B、
难度在0.5时,区分度最大
C、
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另一个是内在效度的分析
D、
一般讲,区分度越接近1时,难度越大



观察记录的方式有:频率记录、等级记录、( )、现象描述记录和图形记录。

A、
场景记录
B、
行为核查记录
C、
符号记录
D、
统计记录



0
测验的客观性包括以下方面:测验刺激的客观性;量化的客观性;( )。

A、
检验的客观性
B、
数据的客观性
C、
分析的客观性
D、
推论的客观性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差异量越大,表示数据分布的范围越集中,差异量越小,表示数据分布得越广
B、
自由度是反映分布或数据差异信息的个数,即误差 (Xi-`X)的个数
C、
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可以用集中量数来描述。因为集中量数仅描述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和典型情况
D、
总体方差和总体标准差基本上等于样本方差和样本标准差



0
观察法的特点包括:观察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观察对象的自然性和观察的客观性。

A、
观察的指向性
B、
观察的客观性
C、
观察的直接性
D、
观察的目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