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页面搜索的是所有试题
新疆开放大学-刑法学
关于犯罪中止,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BC)
A、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实行阶段
B、犯罪告一段落,归于未遂之后,不可能出现犯罪既遂
C、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免除处罚
D、对于中止犯,造成损害结果构成犯罪既遂的,应当减轻处罚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AD)
A、调查被害人的行踪
C、开始着手实施犯罪行为
B、明确的犯意表示
D、积极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
构成犯罪预备的预备犯具有以下特征(ACD )。 主观和客观
A、必须具有犯罪预备行为
B、必须是刚着手实施犯罪
C、必须具有犯罪预备的目的
D、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犯罪
下列有关犯罪预备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 )
A、犯罪预备既可以是为了自己实行犯罪而预备,也可以是为了他人实行犯罪而预备
B、实施预备行为后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着手实行的,属于犯罪预备
C、犯罪预备阶段的行为既可能成立犯罪中止,也可能成立犯罪预备
D、对于预备阶段的中止犯,除了适用中止犯的规定减免刑罚之外,还应同时适用预备犯的减免规定
根据犯罪主观要件、犯罪形态的理论分析,下列关于犯罪中止的表述哪些是错误的?(BCD )
A、甲为杀人而与李某商量并委托购买毒药,李某果然为其买来了剧毒药品。但10天后甲放弃了杀人意图,将毒药抛入河中。甲成立犯罪中止,而李某不应成立犯罪中止。 甲的行为既遂???
B、乙基于杀人的意图对他人实施暴力,见被害人流血不止而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被害人经治疗后仍鉴定为重伤。乙不是犯罪中止。
C、丙对仇人王某猛砍20刀后离开现场。2小时后,丙为寻找、销毁犯罪工具回到现场,见王某仍然没有死亡,但极其可怜,即将其送到医院治疗。丙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D、丁为了杀害李四而对其投毒,李四服毒后极端痛苦,于是丁将李四送往医院抢救脱险。经查明,毒物只达到致死量的50%,即使不送到医院,李四也不会死。丁将被害人送到医院的行为和被害人的没有死亡之间,并无因果关系,所以丁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我国刑法分则对各种直接犯罪的既遂形态具体包括( ABCD)。
A、结果犯
B、危险犯
C、行为犯
D、举动犯
孙某纠集李某等5人组成“天龙会”,自封“大天龙”,要李某等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天龙会创收”。李某等人在3个月内抢劫6次,杀死1人,重伤2人,劫得财物若干。上述犯罪行为有的孙某知道,有的不知道,其中参与抢劫1次。孙某应对其知道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错 )
按照共同犯罪是否有组织形式可以把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对 )
赵某教唆李某杀死王某,李某接受唆使后于深夜潜入王家,适逢王某外出未归,李某便将熟睡中的王某的妻子强奸后逃离。本案中,对赵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 )
罗某被人强迫参加贩卖毒品犯罪,在犯罪过程中由于收入很高,罗某便积极参与,在贩毒集团中起了重要作用。罗某从胁从犯转化为主犯,应按主犯的处罚原则进行处罚。( 对)
某甲指使未满16周岁但已满14周岁的刘某使用麻醉方法绑架某私营企业主10岁的儿子,以勒索该私营企业主的钱财。某甲与刘某的行为构成共同犯罪。(错 )
某乙在一隐蔽处向丙开枪,丁同时也向丙开了枪,但据查,乙、丁并无通谋。乙、丁的行为构成共同犯罪。(错 )
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比照从犯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错 )
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的侵害行为,就是共同犯罪。( 错 )
只要实施的是帮助行为,就是从犯。( 错 )
A、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实行阶段
B、犯罪告一段落,归于未遂之后,不可能出现犯罪既遂
C、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免除处罚
D、对于中止犯,造成损害结果构成犯罪既遂的,应当减轻处罚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AD)
A、调查被害人的行踪
C、开始着手实施犯罪行为
B、明确的犯意表示
D、积极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
构成犯罪预备的预备犯具有以下特征(ACD )。 主观和客观
A、必须具有犯罪预备行为
B、必须是刚着手实施犯罪
C、必须具有犯罪预备的目的
D、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犯罪
下列有关犯罪预备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 )
A、犯罪预备既可以是为了自己实行犯罪而预备,也可以是为了他人实行犯罪而预备
B、实施预备行为后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着手实行的,属于犯罪预备
C、犯罪预备阶段的行为既可能成立犯罪中止,也可能成立犯罪预备
D、对于预备阶段的中止犯,除了适用中止犯的规定减免刑罚之外,还应同时适用预备犯的减免规定
根据犯罪主观要件、犯罪形态的理论分析,下列关于犯罪中止的表述哪些是错误的?(BCD )
A、甲为杀人而与李某商量并委托购买毒药,李某果然为其买来了剧毒药品。但10天后甲放弃了杀人意图,将毒药抛入河中。甲成立犯罪中止,而李某不应成立犯罪中止。 甲的行为既遂???
B、乙基于杀人的意图对他人实施暴力,见被害人流血不止而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被害人经治疗后仍鉴定为重伤。乙不是犯罪中止。
C、丙对仇人王某猛砍20刀后离开现场。2小时后,丙为寻找、销毁犯罪工具回到现场,见王某仍然没有死亡,但极其可怜,即将其送到医院治疗。丙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D、丁为了杀害李四而对其投毒,李四服毒后极端痛苦,于是丁将李四送往医院抢救脱险。经查明,毒物只达到致死量的50%,即使不送到医院,李四也不会死。丁将被害人送到医院的行为和被害人的没有死亡之间,并无因果关系,所以丁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我国刑法分则对各种直接犯罪的既遂形态具体包括( ABCD)。
A、结果犯
B、危险犯
C、行为犯
D、举动犯
孙某纠集李某等5人组成“天龙会”,自封“大天龙”,要李某等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天龙会创收”。李某等人在3个月内抢劫6次,杀死1人,重伤2人,劫得财物若干。上述犯罪行为有的孙某知道,有的不知道,其中参与抢劫1次。孙某应对其知道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错 )
按照共同犯罪是否有组织形式可以把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对 )
赵某教唆李某杀死王某,李某接受唆使后于深夜潜入王家,适逢王某外出未归,李某便将熟睡中的王某的妻子强奸后逃离。本案中,对赵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 )
罗某被人强迫参加贩卖毒品犯罪,在犯罪过程中由于收入很高,罗某便积极参与,在贩毒集团中起了重要作用。罗某从胁从犯转化为主犯,应按主犯的处罚原则进行处罚。( 对)
某甲指使未满16周岁但已满14周岁的刘某使用麻醉方法绑架某私营企业主10岁的儿子,以勒索该私营企业主的钱财。某甲与刘某的行为构成共同犯罪。(错 )
某乙在一隐蔽处向丙开枪,丁同时也向丙开了枪,但据查,乙、丁并无通谋。乙、丁的行为构成共同犯罪。(错 )
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比照从犯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错 )
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的侵害行为,就是共同犯罪。( 错 )
只要实施的是帮助行为,就是从犯。( 错 )